第十六章:私斗-《大明:我有无数生活技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乃至到了20世纪,宗族械斗依旧存在。
    直到城市发展起来。
    宗族农村逐渐解体,这种情况才彻底消散。
    张洛上次在三爷口中得知。
    镇海卫是在洪武年间从浙江迁过来的。
    做为外来宗族,必然和本地势力会发生矛盾。
    之前张洛在看族谱的时候。
    就发现几百年间镇海卫的械斗就有上百次。
    张洛小声朝三爷问道:
    “为什么没看到百户他们?”
    三爷看了眼张洛,杵着拐杖,轻声说道:
    “这些年朝廷三令五申禁止民间私斗。”
    “若只是平常的男丁械斗还好说。”
    “要是卫所的军卒也出动了,轻则被县衙所罚。”
    “重则就不知道县衙会做出什么事了。”
    张洛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。
    镇海卫的地缘位置特殊。
    东难沿海倭患严重之始。
    朝廷下令将闽浙所有卫所置于备倭总司之下。
    就代表镇海卫属于福建省直接管理。
    县衙没有对镇海卫的指挥权。
    卫里屯田的粮食也不需要向县衙交税。
    反之本地县衙,还要向镇海卫的军卒每月提供粮草。
    一个自己无法指挥,还要自己来供养的卫所。
    县衙对镇海卫的态度完全可以预料到。
    大明王朝自土木堡之变后,武官地位日益低下。
    在和本地县衙的博弈中,镇海卫逐渐无力。
    一般的械斗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    说是普通老百姓间的私人恩怨。
    兵卒如果参与了,怕是县衙就要给镇海卫按一个造反的罪名了。
    张洛又问道:
    “那个东山村,是在和我们争夺后山的稻田吗?”
    三爷哼了一声说道:
    “没错,后山的那块稻田原本就是划给镇海卫的。”
    “三年前给倭寇占了去。”
    “卫里的军卒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把稻田抢了回来。”
    “结果东山村的人趁着卫所死了好几个百户。”
    “仗着人多不断侵占稻田。”
    “上个月更是派人直接过来割稻谷。”
    “真是仗势欺人!”
    原来是争夺粮食,这下张洛终于彻底明白了。
    在封建时代稻田是非常重要的粮食资源。
    稻谷不光可以生产大米,还能拿到县里去卖钱。
    卖出来的钱够不少户家庭生活了。
    到了嘉靖年间,百户的生活日益艰难。
    哪个村子有一大块稻田。
    便意味这这个村子大部门百姓都能存活下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