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五章 大黄鱼-《赶海:我能看到提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这种方法捕捞大黄鱼,经常会导致整个鱼群被一网打尽。
    敲罟法是福建那边的人发明的,很快传到了江浙和广东。
    曾经,大黄鱼十分常见,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,七八斤重的大黄鱼比比皆是。然而,自从发明了敲罟法,随后十多二十年,大黄鱼的年捕捞量达到了恐怖的十万吨。
    一直到八十年代,大黄鱼才逐渐变得稀缺,渔民再也没看到大规模的大黄鱼鱼汛。
    要知道,六七十年的时候,每到春天,大黄鱼都会形成庞大的鱼群,潮水般涌来。老一辈说,那时候的大黄鱼多得让你看得头皮发麻。
    大黄鱼能被列为中国四大海产,不是没道理的。
    如果以前也这么稀少,就不可能成为四大海产。
    八十年代后,大家终于意识到敲罟法危害性,开始禁止使用这种方法捕鱼。
    “还是算了,积点德。”张耀华摇头道。
    据他所知,除了大黄鱼,小黄鱼、石首鱼等,同样会受到敲罟法的影响。它们似乎对这种有节奏的敲击声很敏感。
    张耀威听从自己大哥的指挥,渔船有时候忽左忽右。
    尽管不理解这种做法,但他还是选择相信,听话办事。
    水旺一头雾水:喝醉了?
    渔船都开始蛇形走位了?
    “搞什么名堂?”
    阿辉瞪他一眼:“给我认真点,做好自己的。”
    不久后,大家的第一网收起,水旺和阿辉尽管有心理准备,但还是颇为失望。
    这一网谈不上空军,有几十斤的海获,最大的一条鱼是海鲈鱼,差不多二十斤,其他的就是些小杂鱼。
    野生海鲈鱼的价格也还算可以,二三十元每斤。
    然而,他们心心念念的大黄鱼却没有身影,难免会有些失落。
    “不知道华哥他们收获怎样。”水旺朝百米远的渔船望去。
    他大声喊:“喂!怎……”
    阿辉:“喊个屁,开船靠过去。”
    等他们的渔船靠近,两人目瞪口呆。
    只见张耀华兄弟正在分拣大黄鱼,那一网得有一百多斤。其中,一斤以上的大黄鱼占大部分,最大的那条,看着有三斤多吧!
    “卧槽!你们怎么捞的?”水旺麻了。
    张耀华:“你们收获怎么样?”
    第(2/3)页